口算题

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库11000题

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库11000题

分类:口算题 大小:852M 热度:21 点评:0

发布:

支持:
关键词:

应用介绍

好五年级是小学数学的关键时期,计算从整数扩展到小数,并开始接触方程,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细心程度要求更高。口算网梳理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的主要类型和解题技巧:

五年级上册计算题

 一、 小数乘法

这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一个重难点,关键是理解“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相等”的原理。

主要题型:

1.  小数乘整数:如 `3.5 × 4 = ?`

2.  小数乘小数:如 `2.4 × 0.8 = ?`

3.  积的近似数:按要求(如“保留两位小数”)对乘法的结果进行四舍五入。

4. 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:运用乘法交换律、结合律、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。如 `0.25 × 3.7 × 4`。

解题技巧:

1.  转化思想:先把小数当作整数来计算,再确定小数点位置。

   步骤:①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;② 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;③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,点上小数点。

   示例:`1.25 × 0.8`

     先算 `125 × 8 = 1000`

     因数 `1.25` 有2位小数,`0.8` 有1位小数,一共是3位小数。

     从1000的右边数三位,点上小数点,`1000` -> `1.000` -> `1`(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去掉)

2.  小数点定位技巧:

   一个数(0除外)乘大于1的数,积比原来的数大。

   一个数(0除外)乘小于1的数,积比原来的数小。

   这个技巧可以用来快速估算结果是否合理。

3.  简便运算:

   找朋友:看到 `0.25` 找 `4` 或 `40`(因为 `0.25×4=1`);看到 `0.125` 找 `8`(因为 `0.125×8=1`);看到 `2.5` 找 `4`。

   乘法分配律:`a×(b+c) = a×b + a×c` 正用和反用都要熟练。例如 `4.75×99 + 4.75 = 4.75×(99+1) = 4.75×100 = 475`。

 二、 小数除法

这是上册最大的难点,计算步骤多,容易出错。关键是掌握“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”以及“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要商0”的规则。

主要题型:

1. 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:如 `22.4 ÷ 4 = ?`

2.  一个数除以小数:如 `12.6 ÷ 0.28 = ?`(需要先将除数转化为整数)

3.  商的近似数:除不尽时,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。常用“四舍五入法”。

4.  循环小数:认识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。

解题技巧:

1.  转化思想(关键!):除数是小数的除法,要先把除数变成整数。

   步骤:① 看除数有几位小数;②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(除数变成整数);③ 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。

   示例:`12.6 ÷ 0.28`

     除数 `0.28` 有两位小数,将其扩大100倍变成 `28`。

     被除数 `12.6` 也要同时扩大100倍,变成 `1260`。

     现在计算 `1260 ÷ 28` 即可。

2.  竖式计算要点:

   商的小数点一定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。

   哪一位上不够商1,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。

   如果除到末尾还有余数,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。

3.  试商技巧:和整数除法一样,可以用乘法口诀来估算商是几,减少调整次数。

4.  验算:商 × 除数 = 被除数。这是检查除法计算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,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。

 三、 简易方程

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,用字母表示数,并解方程。

主要题型:

1.  用字母表示数:表示数量关系、运算定律、计算公式等。

2.  解方程:

    `x ± a = b`

    `ax = b` 或 `x ÷ a = b`

    `ax ± b = c`

    `a(x ± b) = c`

3. 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。

解题技巧:

1.  等式性质(解方程的核心原理):

    性质一: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,左右两边仍然相等。

    性质二: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,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,左右两边仍然相等。

2.  解方程的步骤:

    “写解”:先写一个“解:”字。

    “看问题”:分析方程的类型,决定先消去哪一部分。

    “消元”:利用等式性质,一步步将方程变成 `x = ?` 的形式。

    “检验”:将解得的 `x` 的值代入原方程,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。

3.  技巧口诀:

    “移项变号”:虽然不是课本首选方法,但很实用。把方程一边的项移到另一边时,`+` 变 `-`,`-` 变 `+`,`×` 变 `÷`,`÷` 变 `×`。

    示例:解方程 `3x + 6 = 18`

        方法一(等式性质):两边先同时 `-6` -> `3x = 12`;两边再同时 `÷3` -> `x = 4`。

        方法二(移项):`+6` 从左边移到右边变成 `-6` -> `3x = 18 - 6` -> `3x = 12`;`×3` 移到右边变成 `÷3` -> `x = 12 ÷ 3` -> `x = 4`。

4.  列方程解应用题技巧:

    找等量关系:这是最关键的一步。抓住“比”、“是”、“共”、“剩下”等关键词,或者利用公式(如速度×时间=路程)来找等量关系。

    设未知数:一般问什么就设什么为 `x`。

    列方程:用含 `x` 的式子表示其他量,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。

    解方程

    作答

 四、 多边形的面积

计算题常与图形结合,需要牢记公式并会灵活运用。

主要公式:

平行四边形面积 = 底 × 高 `(S = ah)`

三角形面积 = 底 × 高 ÷ 2 `(S = ah ÷ 2)`

梯形面积 = (上底 + 下底) × 高 ÷ 2 `(S = (a+b)h ÷ 2)`

组合图形面积:常用“分割法”或“添补法”将其变成几个基本图形的和或差。

解题技巧:

1.  对应关系:一定要找准每个图形的“底”和它所对应的“高”。高是一条垂线段,不是斜边。

2.  单位统一:计算前确保底、高的单位统一。特别是实际问题中,米、分米、厘米容易混。

3.  方程思想:有时会反过来,知道面积和高求底,这时可以列方程求解。例如:已知三角形面积是 `30 cm²`,高是 `6 cm`,求底。

    解:设底为 `x` cm。 `6x ÷ 2 = 30` -> `3x = 30` -> `x = 10`。

 总结与建议

1.  基础是王道:小数乘除法的核心是整数乘除法。如果整数计算还不熟练,一定要先加强练习。

2.  理解算理:不要死记硬背规则。多问为什么,理解为什么小数点要这样移动,为什么等式要这样变形。

3.  养成好习惯:

    审题:看清数字和符号,尤其是小数点。

    书写: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、字迹工整,避免看错。

    验算:计算后务必验算,除法用乘法验算,方程代入验算。

    使用草稿纸:给草稿纸分区,按顺序演算,方便检查。

4.  建立错题本:把常错的题型记录下来,定期复习,分析错误原因(是概念不清?还是粗心?),针对性改进。

相关应用

最新评论

我要评论